專業必須滿足相應的專業補充标準。專業補充标準規定了相應專業在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和支持條件方面的特殊要求。
本補充标準适用于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
1.課程體系
1.1課程設置
1.1.1 數學與自然科學類課程
數學包括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和數理統計;自然科學類課程包括物理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生物科學基礎課程應包括生物化學和微生物學等。
1.1.2工程基礎類課程
各校可自行設置課程,但必須包含以下知識領域:工程制圖基知識,食品機械工程基礎知識、食品加工單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術等。
1.1.3專業基礎類課程
各校可自行設置課程,但必須包含以下知識領域:食品原料與成品中各種成分的化學性質、營養特性、生理功能、體内代謝機制;食品加工與貯藏過程中所發生的化學變化、微生物變化、物性變化、組織變化;食品各種危害因素及其檢測和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術等。
1.1.4專業類課程
各校可自行設置課程,但必須包含以下知識領域:食品加工工藝與技術及質量與安全控制技術、加工機械與設備、食品生産車間與工廠設計、食品産品開發、食品管理、食品法規、食品貿易、食品流通、營養與健康、加工與環境等。
1.2實踐環節
必須包含的環節:課程實驗、課程設計、認知實習或金工實習、生産實習、畢業實習。
1.3畢業設計(論文)
1、畢業設計應有反映工業化生産規模與水平的食品工廠、設備、工藝設計圖紙;
2.以産品開發為主的畢業設計,應達到工業化生産要求;
3.畢業論文應以解決工業化生産問題需求為目的。
4.畢業設計或論文的工作量應在12周以上;
5.畢業設計内容應包括:資料搜集,技術方案選擇,工藝計算,典型設備的選型和計算,工程圖紙繪制,設計說明書,結題答辯等。
畢業論文内容應包括: 資料搜集,實驗方案制定,實驗數據采集和處理,論文撰寫,結題答辯等。
2.師資隊伍
2.1專業背景
必須有食品科學與工程類專業的學習經曆;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應占教師總數的30%以上,具有碩士及其以上學位的教師應占60%以上;具有五年及其以工程背景本專業教齡的教師占60%以上。
2.2工程背景
從事本專業教學(含實驗教學)工作的教師80%以上應有6個月以上的工程實踐(包括指導實習、與企業合作項目、企業工作等)經曆。
3.專業條件
3.1專業資料
學校圖書館或所屬院(系、部)的資料室中應具有一定數量與本專業有關的圖書、期刊、手冊、圖紙、電子資源等各類資料,其中外文資料應占有定比例,且各類資料的利用率高。
3.2實驗條件
實驗設備完好率大于95%;實驗開出率達到100%;專業基礎實驗每組學生數不超過2人,工藝類實驗每組學生數不超過6人。
3.3實踐基地
在中等規模水平以上的食品企業或公司建立足量的校外實習基地;聘請生産企業技術骨幹作為實踐指導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