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下午,生科學院于逸夫樓YFJ0108教室開展第三期“生科大講堂”。本期主講教師為生科學院尹秀蓮老師,主講題目為食品加工過程中組分結構變化與品質功能調控研究進展。

首先,尹秀蓮老師對食品工業的現狀進行了介紹,她以圖表的方式講述了食品工業當前正處于從量的累積走向質的優化的階段。接着,尹老師重點指出了原料組分特征指紋圖譜和加工适宜性研究,以SDS-PAGE指紋圖譜分析和氨基酸指紋圖譜為例,展開說明了食品加工過程中關鍵組分結構變化,讓同學們對食品加工過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随後,尹老師解釋了食品加工過程中關鍵結構與品質功能的關聯機制。她以水煮花生為例向我們介紹了可以利用邏輯回歸方法,建立水煮花生加工适宜性評價模型,并且可以依據各項指标選出最适宜的花生品種,提高加工食品的品質。最後,尹老師指出了在食品研究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基礎科學問題并向同學們講解了食品科學的應用前景,強調了食品科學的綜合性作用和食品加工行業在前沿技術領域的重要性。
此次生科大講堂的開展,激起了大家對食品科學的興趣。同學們不僅學習到了食品加工行業的相關知識,提高了對專業學習的積極性,也讓他們明白了科技的進步是無數人成果的累積。